单方母猪藤的现代考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级中药学三班高宇
目的:为潼南老中医经验谈中“缠腰火丹”的单方母猪藤定种定属,以将此方试验于临床。方法:通过查阅绞股蓝、蛇葡萄、乌蔹莓在古代本草和验方的记载以及产区,整理对其功效的描述及临床运用,结合现代的功效记载和药理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从本草来看,乌蔹莓可能性最大;生境分布无法判断;乌蔹莓和蛇葡萄现存相关抗病毒作用的研究,绞股蓝无;乌蔹莓用作治疗缠腰火丹在现存单方验方中有体现。结论:方中母猪藤为葡萄科乌蔹莓属的可能性最大。
绞股蓝蛇葡萄乌蔹莓缠腰火丹母猪藤
组方:生母猪藤。用法:上药不论多少磨酒醋,以棉签蘸药汁涂在疮上,涂药范围应大于红肿范围,每日涂三至四次,重复涂药时,前次的药液不用洗掉[1]。前不久,笔者偶然翻阅潼南县老中医经验集中有幸发现了蔡文远先生这篇缠腰火丹简易方。而对母猪藤这一药物进行查阅时发现,从古至今有多种中草药皆有“母猪藤”之称。故对这解缠腰火丹毒的药物顿生疑惑,仅以浅薄之己学以探之。
1历代本草考证
1.1绞股蓝
绞股蓝民间俗称“母猪藤”,始载于《救荒本草》[2]:“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软薄,边有锯齿”。《本草纲目》、《野菜博录》及《农政全书》也均有记载。此外《中草药通讯》[3]:“消炎解毒,止咳祛痰”。《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也对绞股蓝有详细的记载[4]。并且我国民间有句俚语“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由此可见绞股蓝有清热,补虚,解毒,抗肿瘤等功效,主治体虚乏力,手足癣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
1.2蛇葡萄
蛇葡萄在《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香港浸会大学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5]等中被称为母猪藤。其名,最早见于《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谓:“酸藤产建昌……土人以洗疮毒”[4]。《上海常用中草药》、《新华本草纲要》也有记载。总结可得出蛇葡萄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主要功效,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血尿,外伤出血,疮毒。
1.3乌蔹莓
《草木便方》、《中草药异名词典》等中称之为“母猪藤”,始载于《唐本草》。《本草经集注》记载:“捣敷疮肿、蛇虫咬处。”[4]《新修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6]《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4]《本草纲目》、《草木便方》等也多有描述。由此可见其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等疾病。
1.4本草考证结果
从历代本草文献来看,三种中药都有消炎解毒,治疗皮肤病的功效。笔者认为蔡老验方中母猪藤指的是乌蔹莓的可能性较其他两种中药要大。因为根据记载其外用有明显的解毒消疮的作用,且文献所指母猪藤多为乌蔹莓,但是否乌蔹莓便是方中的母猪藤,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2产地研究
仔细阅读蔡老先生的验方不难注意到是“生”用母猪藤,即使用新鲜的药材。则笔者大胆猜测得出此母猪藤为当地常见的中草药的结论。因此对三种药材的生境与分布进行研究。
2.1绞股蓝
喜温暖阴湿的气候。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中国等,呈典型的亚热带分布类型[7]。我国主产于四川、广西、江西等地,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8],且除重庆市外皆为引种的绞股蓝。
2.2蛇葡萄
生于海拔~m的山谷疏林或灌丛中。分布于河南东南部、湖北、四川东南部、贵州等地。
2.3乌蔹莓
喜温暖湿润气候、半荫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缘于它物上。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
2.4生境分布研究结果
蔡文远先生是现重庆市潼南县人,而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其平均海拔米左右。在其地域上,三种植物均可生长。因此从产地上来看,三种植物均可在潼南本地进行鲜用,所以无法从当地所产药材来分辨母猪藤的所指。
3现代药理研究
“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是患水痘后潜伏病毒的再激活,其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且具有最小双螺旋DNA的疱疹病毒,其通过空气传播,伴随宿主终生。由于尚未明确的原因,潜伏在机体内的VZV突然活化,引起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
3.1绞股蓝
主要含绞股蓝皂苷、达玛烷型(dammarane)四环三萜皂苷、绞股蓝多糖以及黄酮类等成分。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绞股蓝能治疗机体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抗肿瘤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吞噬功能,增加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血清总补体活性和降低MIT值等[9]。
3.2蛇葡萄
主要含有黄酮、酚类、鞣质等成分。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熊大胜等[10]发现从幼嫩茎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陈科力等[11]用蛇葡萄根提取物除去鞣质后的水溶性部分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3.3乌蔹莓
全草含挥发油:樟脑(camphor),香桧烯(sabinene)等30种成分的挥发油。据现代药理研究,乌蔹莓水提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9种细菌有抑菌作用[4]。此外,据貌盼勇[12]试验表明乌蔹莓挥发油对HSV-1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是对感染后的机体再用药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4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蛇葡萄的提取物和乌蔹莓的挥发油对VZV有明确且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绞股蓝更偏向抗疲劳、降血脂、降血糖等[13],但不能完全否认其抑制VZV的可能性。因此今后可从绞股蓝和蛇葡萄对VZV有无直接影响进行相关研究。
4单方验方查证
笔者针对治疗缠腰火丹这种皮肤科带状疱疹病症的单方、验方、偏方进行查找。发现有部分书籍上有关于乌蔹莓对此种病症的疗法,如验方[14]组成:鲜满天星草50g,鲜泽兰叶50g,鲜五叶乌蔹莓50g,鲜雪上一枝蒿3g。
5实地考察
笔者拜访到蔡文远先生的故里,期以有部分线索。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其并不清楚母猪藤的所指,小部分进行描述“椭圆状叶片,边缘有小锯齿,黑色圆形果实”。而当地中药房并没有母猪藤及相关药材。
6结论
综上所述,本草中母猪藤多指乌蔹莓,因其有外用可治肿毒恶疮疔疖,在重庆地区广泛分布,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挥发油对带状疱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偏方验方中有其针对缠腰火丹治疗的配方以及对比当地群众的描述,笔者认为蔡老的经验方中母猪藤为葡萄科乌蔹莓属的可能性最大。
7研究展望
笔者在查找相关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冷背药材例如蛇葡萄、乌蔹莓等对大众来说接触少,缺乏认识,而导致其异名多,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明显且易造成用药错误等安全问题。低浓度的乌蔹莓挥发油作用能够与高浓度的ACV媲美,ACV虽好但毒副作用强且已发现耐药株产生,因此开发毒副作用相对不明显、有较好抗病毒作用的乌蔹莓有较大的研究前景。再者,目前有关乌蔹莓属植物制剂的报道很少,基本仅为院方制剂。因此,可大力开发利用该类资源。此外,笔者认为加大对乌蔹莓和蛇葡萄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探索二者抗病毒作用的相关性等有很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潼南县中医学会.潼南县老中医经验集[M].潼南县卫生局,:71.
[2]朱橚.救荒本草[M].明嘉靖四年刊本.明,.
[3]中草药通讯编辑组.中草药通讯[J].湖南: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2):24.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5]陈虎彪.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DB/OL]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ogulana.com/jglxw/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