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安康市平利县,于年成功脱贫,正是得益于茶园经济的助力。平利县不仅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更因茶而美、以茶扬名,安康平利小队的此次调研活动旨在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调研平利县如何利用茶产业的发展脱贫致富,探索平利县如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展美丽经济、释放美丽红利。
7月27日,团队9名成员奔赴安康平利县,并前往平利县政府寻求支持和帮助。随后一行人漫步在平利县城,对平利进行了初步了解。晚上,团队第一次召开了线下会议,就各自感受发表了感想,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了计划和安排。
7月28日,调研活动正式开始。迎着清晨的太阳,调研团队兵分两路,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对路人和店铺进行采访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平利人民的热情帮助使得调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团队不仅了解了平利县茶园经济产业在平利群众眼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获得深入平利县城线下销售店铺的机会,了解了行内人眼中的茶园经济发展。
通过大量走访,团队成员听到各种不同角度的见解和心声,得到了详尽的答案,包括政府政策、扶贫攻坚、茶叶销售与种植、茶文化茶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中午,团队有幸目睹了安康大集的壮观场面,炎炎烈日下的女娲广场依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女娲富硒茶”“天然绞股蓝”,各式各样的茶产品映入眼帘,还有“洋火姜”“云端农场蔬菜”等特色产品齐上阵,为大集增添了许多色彩。平利茶产业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乘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随处可见现场直播卖茶的摊位。“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可谓名副其实。
同时,由国家总局重点支持拍摄的时代报告剧《脱贫十难》剧组,在现场取景。该剧共讲述十个脱贫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原型《茶香飘飘》取材于平利县,展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和脱贫攻坚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新农村美好生活。片中还将展现平利县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众多元素,将对宣传平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走访群众以及偶遇安康大集使得团队调研有了新的想法与提议,这也让团队对做好此次调研坚定了决心,明确了方向。
7月29日清晨,团队前往平安镇中原村,来到神草园·平利绞股蓝科技产业园。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建有绞股蓝及绿茶标准化种植基地余亩,拥有19个外观专利、三项发明专利、两项省科技成果和四个绞股蓝新品种。
博物馆建筑面积余平方米,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历史篇、科技篇、产业篇。历史篇主要介绍了绞股蓝的原产地、名人关怀、分布区域,三大优势、人文传说以及历史沿革;科技篇主要讲述了绞股蓝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概况、主要成分、生物学活性、种植标准以及科研成果;产业篇主要展示了交股蓝的功能功效、应用成果以及系列产品。余平米的生活馆分为饮品体验区、样品陈列区以及自由选购区,是接待游客和顾客的场所。
在这里,团队的成员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大家不仅品尝了优质的绞股蓝产品,也学习到了神奇绞股蓝背后的专业知识。
下午,团队成员两或三人一组,走访中原村村民。经过聊天、询问,大家对政府政策、村民土地使用、茶园工作、茶产业收入等情况有了深入且真实的了解。再通过整理汇总,调研团队得到了一份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7月30日,天刚蒙蒙亮,团队一行人爬上雾气环绕的茶山,近距离了解茶农采茶的过程。清晨的露水挂在茶叶上,大家踏入湿润的绞股蓝种植地,和茶农交谈并向茶农询问,还亲自体验了采茶的乐趣和辛劳。
随着朝阳缓缓升起,笼罩满山的雾气悄然散开。上午十一点多,茶农们满载而归,通过了解得知,茶农要把采摘的茶叶卖给专门收茶的加工厂,于是大家跟随茶农一起卖茶,并走访了附近的小作坊,大致了解了绞股蓝的加工过程。
下午,团队又来到了当地村委会,与村干部交流了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7月31日,团队离开了中原村,前往平利县农业局完成最后的资料交接任务,并拍照留念。至此,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三下乡”平利县茶园经济调研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大家的实践精神还在继续,这是一个永远燃烧着的团队。
短短五天的“三下乡”活动,足以让每位成员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把温暖带到农村,把文明带到农村,同时也可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中去。
实践队记录视频文字/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跟随习总书记脚步—安康平利茶园经济发展情况暑期实践队
编辑/张新奕责编/刘恒菲审核/方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