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绞股蓝 > 绞股蓝来源 > 正文 > 正文

重磅发布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19 15:24:01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执笔:胡晓云李闯魏春丽吴茜朱建臻施金敏

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

摘要

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同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价值评估

现象与趋势

2、茶产业

(1)茶产业区域大整合,初现端倪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茶叶产量逐年递增。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茶叶年产量已达万吨,是年的4.2倍。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年,全国未开采茶园面积超过多万亩,因此,未来中国,茶叶的年产量还会迅速增加。

另一方面,国内茶叶消费的增长乏力,受国际大环境影响,茶叶国际市场出口也不容乐观。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出口茶叶34.88万t,同比下降4.8%;年1—3月,中国茶叶出口量为7.60万t,出口额为27.1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4.4%。考虑到去年受疫情影响所造成的参照基数较低、年全年36.66万t的年出口量、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对国际市场的影响等,年的茶叶出口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与我国茶叶产量快速增长相比,国际市场潜力的发掘还需要时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茶叶的供需失衡会进一步加剧。

产能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茶叶主产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品牌建设,特别是品牌营销、品牌传播、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对于新近发展起来的茶叶产区尤为重要。茶叶种植面积增长迅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份,均提出或出台了促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目标和相关政策。

在国内外茶品牌竞争与茶消费背景下,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呈现出在更大区域范围、更高品牌架构层面的整合现象。其深层原因有二:

首先,我国多数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特别是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的形成大多基于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特定产区与产品声誉,而后依托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知识产权所有与使用,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由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严格限定了品牌产品来源的地域范围,导致新近增加的茶产区无法成为原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因此,各新茶区均面临着不得不重新塑造品牌或成为其他品牌的原料供应基地的困境。

其次,随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竞争的加剧,原来基于县域或县域以下区域范畴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建设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比如,能够集聚的传播、资金等资源较少;面临着同一茶叶主产区内部的其他品牌的竞争;难以获得更高层级和更广泛区域的信用背书等等。

从更好地集聚资源,扩大规模力量参与市场竞争,更充分地基于各种优势资源塑造区域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视角着眼,跨区域整合打造大品牌的情况出现,下文分析的几个典型案例可见一斑。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湘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出打造千亿湘茶产业,重点打响潇湘绿茶、湖南红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战略。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湖南省发改委会同湖南省农委根据“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等“五统一”要求,开始实施大湘西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并在政府引导下成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年4月,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与湖南潇湘茶业有限公司签署“潇湘”商标转让协议,正式接手品牌运营管理重任。

当前,“潇湘”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区域覆盖范围涵盖了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岳阳、长沙、株洲、郴州等9市(州)所辖的55个县市区,茶类涵盖了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区域内的多个品类。全省37个茶叶主产县有21个已纳入“潇湘”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覆盖范围。

5年多来,湖南省发改委安排专项资金应用于品牌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品牌营销传播、质量监管、电商市场开发等领域,“潇湘”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区域资源,带动了一批区域内的茶叶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共同成长与市场拓展,并联动了50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实施茶旅融合产业探索。当前,“潇湘”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企业中,年销售超过万的企业品牌已从17家增加至30多家。年,大湘西地区茶园面积万亩,实现茶叶综合产值亿元,带动万茶农增收致富,茶农年人均收入超万元。

类似的跨越行政小区域整合大区域的茶产业例子还有贵州绿茶、安康富硒茶以及刚刚注册的“杭州龙井”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年3月7日,由杭州市茶叶产业协会申请的“杭州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公告发布,意味着杭州市龙井茶产业的发展,除“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平方公里品牌覆盖范围以外,将有“杭州龙井”这一涵盖更大区域范畴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来集聚整个杭州市各区县的茶产业,实现“杭州龙井”的品牌化发展。

“贵州绿茶”目前尚未完成商标注册,但依托年获得的原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也在积极致力于全省范围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年7月,“贵州绿茶”入选中国和欧盟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为走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先机。

安康富硒茶于年6月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前正在积极实施品牌重塑工程,彰显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该品牌的决心。安康富硒茶产品生产地域范围覆盖了安康市的9个县区,其中紫阳、平利、岚皋、汉阴等六县区为茶叶主产区。因此,安康富硒茶也是对各县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如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升维整合,形成安康全域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多重母子品牌生态结构。

种种跨区域整合茶产业、构建更大区域范围(有的也涵盖更多品类)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迹象表明,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并深入。年5月1日起实施的《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中就明确提出,“省和茶叶主产区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品质优良稳定、特色鲜明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地理分布相邻、工艺品质相近、人文历史相通的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壮大”。

无论从资源整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是从地方政府部门的民生职责,亦或从消费者品牌认知的角度看,基于跨区域茶产业整合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其品牌经济开拓与发展的合理性和探索价值,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理念挑战、消费反馈,值得持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ogulana.com/jglly/8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绞股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