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寒气是最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头痛、失眠、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肿瘤等等。它能够损伤阳气,折损寿命,是健康的第一杀手。
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寒气的辨别,从防止寒气侵袭、祛除寒气外出着手,防病于未然,这是维护健康的一条捷径。
寒邪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邪?通过哪些途径入侵人体?人体感受寒邪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症状体征?我们如何辨别寒邪的存在?如何预防和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何通过祛除寒气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癌症患者反倒越来越多,肿瘤专科越来越多,而且经常是床位住得满满的,来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英年早逝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原来都不为人所知的奇怪疾病也越来越多,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这些疾病大部分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有关,现代人过分贪凉饮冷、无节制地熬夜、营养的不均衡以及药物滥用,引起免疫力下降、寒气入侵,结果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寒气性质寒冷,冰雪凛冽,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它能直损伤肾中的真阳,动摇先天之本。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弓
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则闭塞血脉,诱发冠心病和中风,缓者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
《黄帝内经》上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人类的疾病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根据发热与否,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不发热的,归属于杂病;以发热为特征的,归属于伤寒。
人受了寒气,血脉就会凝滯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比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等。寒气还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
寒气不算什么,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寒气会和其他病因结合起来,使疾病深痼难疗!寒和瘀可以结合;寒气会和湿邪结合起来,形成寒湿,寒气久郁在里,也可能化热。
寒气的威力不容小觑,曾经有《浙江嘉兴53岁男子洗冷水澡,突发心肌梗死猝死》、《沈阳40岁男子晨练后洗冷水澡,突发心肌梗死猝死!》等报道可见寒气的厉害。
因此,要想健康最聪明的办法,当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气最容易从哪里人侵,什么情况会招致寒气伤身!
(2)
一般而言,寒邪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径——敌人从哪里人侵,我们就从哪里把他赶出去!
头部:头部是人体最高的地方,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人体阳经都经过头部,因而头部是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人在户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头部就会感受寒湿。加上头部阳热气盛,毛孔常处于开张状态,寒邪就更容易侵人。一般人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寒气人侵的反映。寒气多次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背部: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
口鼻:口是饮食进人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人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人肺部。
肚脐: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从肚脐进入,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毛孔:全身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人。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调冷风,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
脚底: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在冰冷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
前后二阴:迎着寒风大小便,性生活之后出大汗、又在酣睡中吹空调,此时寒邪就可以从前后二阴悄然人侵!这是许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除了外感寒气,其实还有内寒。
01
穿出内寒
夏天的时候各种短裙、露脐装、露背装,虽然凉快了,但是这些部位恰恰也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肩关节和膝关节是人体薄弱之地,如果受到风寒受凉,就有可能会导致疼痛,更严重的是颈背或者腹部受寒,小腹是元气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部位都露着,身体不寒才怪!
02
虚生内寒
体虚则生寒,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较快,有很是人都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耗大于养,内脏功能虚弱,如果内脏一虚,则我们身体功能活力就会下降,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寒气丛生。
03
熬出内寒
睡眠影响身体健康,一般在晚上11点之前我们就要进入睡眠了,因为子时的时候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睡可以保证我们体内阴阳平衡。如果此时不睡觉,也有可能会导致阴盛阳虚,寒气升发!
04
懒生内寒
只有经常的运动,我们的气血才会充足,不爱运动的人气血就会减弱,导致体内生寒!
寒气是“无孔不入”的,寒气也是无处不在的。要防止寒气人侵,就要保护好我们的五官九窍,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